烘焙赛道升温,“喜茶”们更快更宽的行进路线在哪里?

2018-11-5  阅读量:2707

随着面包店门口排起长龙的盛况屡见不鲜,喜茶奈雪的茶等新锐网红面包店大举融资,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已然成为了当下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弄潮儿。

 

 

 

虽然经济趋缓的大环境对食品与饮料行业的增速有所影响,但烘焙食品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市场上正在经历高速增长,是一个年轻成长型行业。

 

随着西式饮食文化的渗透,烘焙食品行业未来5-10年有望持续高增长的势头,烘焙行业未来也将呈现以下四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

产品+体验的消费升级需求

 

消费升级要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产品本身有更新鲜、更健康的升级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复合追求。

 

 

 

产品本身的升级:从温饱到品质。中国消费者对烘焙食品这样一个舶来品的消费几经迭代。

 

以面包为例,上世纪80年代,市面上主要流行老式面包;90年代从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开始流行港式面包、台式面包等面包连锁店也随之快速扩张为全国连锁;再之后随着巴黎贝甜多乐之日等日韩烘焙店进入中国市场,日式面包成为市场新宠。

 

2010年之后,由原麦山丘等新锐面包店点燃的软欧包之风,一夜之间将年轻消费者引向了更高级、更健康的欧式面包,同时也逐步拉高面包客单价。

 

 

 

烘焙产品本身的升级对原辅料、制作工艺、外观设计等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这是烘焙行业全产业链都需要关注的从产品出发的转变。

 

除了产品本身的升级,烘焙门店也在悄然升级。从传统的街边摊到20平方米的正式门店,再到200平方米的大型门店,烘焙产品的消费中逐渐有一部分支付给了体验

 

中国市场上传统的烘焙门店在空间上比较有限,多以产品的陈列为主,消费者即来即走,不会做过多的停留。

 

 

 

味多美面包新语这些传统的烘焙连锁门店虽然已经有了复合体验类面包店的雏形,部分店面提供座位,但整个装修风格较为简单,缺乏个性化设计和记忆点,消费者进店依然是专注于对产品的消费上,很少做停留。

 

而奈雪的茶、喜茶等新锐烘焙店通过前卫的装修设计和潮流理念打造出一种美好生活的实体感,从单纯的烘焙零售店演进为一种可以聊天、吃喝、拍照的休闲场所。

 

产品和门店效果同样重要,这正是迎合消费者对产品+体验的复合追求。这种场景化的空间提供有利于在消费者心目中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对品牌的认同感。

 

 

趋势二

烘焙食品成为时尚的载体

 

 

当我们看到年轻人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网络上像追捧时尚单品一样晒出精美图片打卡喜茶、鲍师傅等网红烘焙食品的时候,这些烘焙食品已经在产品创新和互联网营销的推波助澜下,和服装、配饰、科技产品等一样成为90后、00后心目中时尚生活的载体之一。

 

烘焙食品的时尚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产品个性化

 

烘焙食品从产品名称、外观、用料到口味都开始打破陈规,抓住年轻人对个性化新事物的兴趣。

 

软欧包的先锋原麦山丘在推出新品之前就会通过公众号等平台邀请顾客对新品进行命名;喜茶热麦近日推出麻婆豆腐包担担面包,在口味上大胆进行跨界尝试。

 

在蛋糕品类中,私人定制蛋糕的兴起也正是迎合了个性化需求,主要体现在外观特别,可以满足消费者想呈现的任何外观需求,包括也迎合热点如卡通形象小猪佩奇小黄人等,这种个性化增强了蛋糕的社交属性,刺激了消费者的情感消费。

 

• 潮流迭代快

 

消费者对潮流的追捧周期较短,且潮流单品很容易被复制,脏脏包一经走红很快被大街小巷的烘焙店竞相模仿,消费者的新鲜感一旦消失就需要新的潮流继续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 品牌内涵

 

品牌通过一个麦香四溢的面包、一块精美的蛋糕传达出一种美好生活、健康生活的内涵,其价值超过了食物本身对味蕾和肠胃的满足,而是人们精神上的诉求。

 

消费者如果对品牌内涵产生了认同感,将会愿意支付一定的溢价并产生品牌依赖。

 

• 品牌溢价

 

一线城市高端烘焙店的客单价已经达到50元,成为日常奢侈品,满足了都市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

 

买不起最好的房和车,但可以购买最好的面包,这使得烘焙品具有一定的口红效应,未来受经济影响也会有限。

 

 

趋势三

烘焙+饮品打造复合体验空间

 

 

奈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新锐面包茶饮店带动了烘焙+饮品之风 ,这种模式改变了消费者只买饮品只买面包的消费习惯,而是将二者搭配起来。

 

这看似微小的调整,给中国烘焙市场带来了一波转型潮流,并迅速吸引了一批新的玩家进行拓界尝试。

 

除了空降的新锐面包茶饮店直接将烘焙和饮品并重,过去着重烘焙或者茶饮的玩家也开始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向烘焙+饮品模式转型。

 

 

 

咖啡门店玩家有意加码烘焙食品的比重,向烘焙+饮品并重的模式靠拢。未来在星巴克其它门店中烘焙产品的比重和品类数量也有极大可能提升,其品类可能以正统西式面包甜点为主,与国内其它风头正劲的软欧包玩家差异竞争。

 

奶茶类饮品店也开始增加烘焙产品线。选择与比利时松饼品牌Kuko合作,将操作较为简便的松饼作为切入点。一方面为了走出差异化路线,另一方面也为了标准化操作提升供应链效率。

 

不难看出,日益增长的烘焙市场正在吸引新的玩家进场,各方共同的发展方向都是打造一个烘焙+饮品的复合体验空间,预计未来在烘焙品的品类上可能会存在进一步拓宽,不局限于眼下风头正劲的软欧包

 

另外书店、影院、游乐场等具有休闲性质的社交空间也有望参与烘焙+饮品这块大蛋糕的分切。

 

 

趋势四

互联网营销催生小而美网红单品

 

 

在短保市场中,一些中小企业通过产品创新推出一些小而美的烘焙新品,借助互联网营销和线上线下渠道新零售模式与传统大厂错位竞争,迅速抓住消费者的需求。代表单品有港荣蒸蛋糕小白心里软莫丽卡口袋华夫等。这类单品的主要有三个特点:

 

• 方便携带

 

分量小,携带便捷。甚至在产品名称中就凸显”“口袋这类词汇,抓准了消费者对便捷零食的追求。

 

• 产品创新

 

在产品上有较显著的革新,如港荣蒸蛋糕从生产技艺上将蛋糕的做法由烤改为蒸,不但迎合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而且开发出一种全新的口感,产品差异化显著。

 

• 定位高端

 

价格高于同类别传统产品。2014年下半年,短保产品风靡一时,其中蒸蛋糕成为一款流行品类,颠覆了传统烘焙行业的制作技艺,作为开山鼻祖,港荣食品迅速打开市场。

 

近两年活跃在电商平台的网红单品小白心里软豪士小口袋面包等,都频繁借助社交平台的测评宣传,迅速获客。小白心里软抓住当下消费者关注的健康饮食观念,打出小白心里软、不爱乱添加的口号。

 

同时通过反差萌的外观形象打造品牌IP,借助微电影、社交平台等迅速推广知名度,创下了上线一年销售额2亿元的销量神话。

 

 

 

在这些趋势下,烘焙企业应注重打造核心产品力,可寻求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来保障持续的产品创新和稳定的产品质量。

 

行业的新进入者可以采用跨界合作模式,引入海外或者国内已经成熟的烘焙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创新业务模式,并因地制宜地运用互联网营销打开市场。

 

 

整体趋势

烘焙市场增长强劲

 

中国烘焙食品行业在2013-2017年经历了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13%2017年包括面包、蛋糕、糕点等在内的总销售量达9940万吨,总销售规模达2000亿元。

 

 

 

与此同时,中国人均烘焙食品消费量只有7.2公斤,与欧美国家尚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欧美国家以烘焙食品作为主食,中国以米饭、面食类作为主食。

 

因此中国人均烘焙食品的消耗量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英国的七分之一。与饮食习惯较为接近的日本和香港相比,中国的人均消费量依然只有香港的二分之一、日本的三分之一,这说明中国的烘焙食品消费能力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有以下三方面的驱动因素能够加快中国消费者释放这部分增长空间:

 

 1  烘焙食品正餐化

 

面包、蛋糕、糕点这类食品长期是作为一种零食、补充食品存在,但正在逐渐出现在中国人的正餐中。

 

中国人传统的早餐主要是包子、油条、馒头等主食,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面包因为食用更加便捷成为了都市人口的早餐新宠。

 

同时,由于西式饮食文化的渗透,人们在午餐和晚餐中选择汉堡、三明治等食物的比例也在增加。

 

可以预见,同样用面粉制成的烘焙食品在中国人的主食摄入版图中正在开疆拓土,必然会部分替代传统主食的摄入。

 

 2  烘焙食品多场景化

 

除了正餐摄入增加,正餐之外的消费场景也日趋多元。聚会、出游等休闲活动的增加为烘焙食品的消费带来了更多的场景。

 

比如蛋糕的消费场景由单纯的生日蛋糕扩展到了各类节日、庆典、婚礼,这种功能性的消费属性大大增加了购买频次。

 

 3  购买渠道便捷化

 

烘焙食品的购买渠道主要有烘焙门店、商超便利店等线下渠道,以及线上电商渠道。

 

其中烘焙门店的数量近年来由于地租成本的上涨处于微弱的下降趋势,但小型超市、便利店等新兴零售渠道都处于高速增长状态,越来越多的短保和长保工厂也开始通过电商渠道销售。

 

尊敬的观众,IWF2017上海国际健身展观众预登记通道于2月27日下午17:00正式关闭。
展会于3月1-3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浦东新区博成路850号)举行,欢迎前往参观!
×